事實上,不少手機廠商為讓手機變得更輕薄,都已經開始對電池進行動刀。目前,很多旗艦都將電池容量控制在4500毫安時以內,這也是使得這些產品續航時間甚至不如千元機。雖然官方有為超級旗艦搭配超級快充方案,想要通過縮減充電時間,來減輕用戶用電焦慮,但在筆者看來,這卻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案,可以讓手機變得輕薄,又能讓手機獲得更強的續航能力?答案是有,但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根據財聯社報道,斯坦福大學已經研發出一種新版本電池,不僅可以充電,而且每克正極材料存儲1200毫安時電量,蓄電能力相當于是普通鋰離子電池的6倍。這項技術若可以應用在手機上,手機有望實現一周一充。

據悉,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新興電池被稱為“堿金屬-氯電池”,該電池是基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出現的鋰-亞硫酰氯化學物質。
相比普通電池,堿金屬-氯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這是由電池中氯元素決定的,該物質擁有超高的化學活性。不過,這是限制著堿金屬-氯電池的應用。
短期來看,堿金屬-氯電池想要在手機上進行應用。仍要克服相當多問題,例如安全性,氯元素非常的危險。想要將堿金屬-氯電池應用到手機上,科學家必須要為的該類電池重新設計一個合適的安全結構。
另外,堿金屬-氯電池的循環次數也需要提升。

據悉,一個維護良好的鋰離子可以循環使用500到1000次,而根據美國實驗室數據顯,堿金屬-氯電池只能循環200次充放電過程,兩者差距非常巨大。對于重度手機用戶而言,相當于半年就需要換一塊電池。不過,按照堿金屬-氯電池蓄電量是普通電池的六倍來換算,其實堿金屬-氯電池充放電次數短也并不算是太大的缺點。

其實,在研究小組成員的設想中,堿金屬-氯電池還是主要用來代替一次性電池,未來即便堿金屬-氯電池進行商用,其也可能只是被應用在助聽器或是遙控器這些不需要經常充電的設備上。
不過,結合以往經驗來看,一旦堿金屬-氯電池進入到實用階段。那么即便該產品無法應用于手機,但也勢必會有廠商基于產品開發出手機電池以及汽車電池等產品。
對于你而言,你更喜歡更快的充電速度,還是更長的續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