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要求數據共享
韓國電池行業為了搶占市場,同時防止客戶流失,一直推動與整車制造商合作建廠。整車廠商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以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成本來獲得穩定的電池供應。雖然從表面上看是雙贏的合作方式,但卻存在著技術外泄的風險。
據了解,LG新能源此前決定與通用汽車建立電池合資企業,并在美國設立3家工廠。通用汽車在與LG新能源進行合資企業相關的談判過程中表示,“為了確認電池的安全性”,索取與穩定性直接相關的電池輸出試驗數據。業內專家表示:“ 如果追溯試驗數據,可能會暴露與電池設計和制造相關的關鍵知識及技術。即使是很小的信息量,對汽車制造商也有很大的幫助。”
《福布斯》指出,多數車企巨頭最終都會選擇自己建立電池廠,與其他電池企業合作僅僅是目前采用的過渡方案。此外,美國福特在與韓國SK集團旗下的電池制造商SK On協商電池合資計劃時,也要求共享電池密度相關技術。對此,韓國產業資源通商部相關人士表示:“據我所知,福特和SK On仍在就技術‘共享’進行拉鋸戰。”《日經亞洲》指出,如果圍繞技術共享的“拉鋸戰”繼續下去,美韓在電池生產方面的合作可能會陷入停頓。同時,正準備赴美建立電池廠的三星SDI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現行的韓國《產業技術保護法》,如果是泄露相關核心技術,可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和1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7.9萬元)以下罰款。此外,去年年底,韓國政府決定將半導體、電池、造船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確定為國家核心技術,目前正在開展相關工作。
早已盯上半導體技術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政府近日向韓國政府及主要半導體企業提議,與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建立芯片聯盟“Chip 4”,以建立將中國大陸地區排除在外的半導體供應鏈。首爾大學半導體共同研究所所長指出,因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SK海力士等在華業務比重太大,恐怕難以接受美國政府的提議,需要政府與企業緊密溝通。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把手伸向芯片領域。由于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現象日益突出,美國商務部在去年以應對全球芯片危機為名,發出通知,要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主要企業在45天內提供一些關鍵信息。
在美國商務部網站上可以看到,美國向企業索要的信息包括過去三年企業訂單出貨情況、庫存情況、交貨時間,以及每種產品的主要客戶信息等,問題清單非常詳細。信息征集對象則涵蓋了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包括半導體設計和制造企業、材料和設備供應商、中間商及終端用戶。
白宮方面稱,美方尋求相關信息的目的是“了解和量化供應瓶頸”。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如果企業不做出回應,美方可能會動用《國防生產法》和其他工具,迫使企業交出數據信息。
近年來,全球芯片制造工藝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三星已經率先完成了全球首顆3納米芯片試生產。臺積電則表示,已突破2納米芯片技術,并計劃于2024年量產。而美國企業還在研究10納米、7納米制造工藝的芯片。與此同時,在代工市場方面,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是來自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占據了54%的市場份額,而三星的市場份額也高達18%?!陡2妓埂氛J為,美國本土企業制造的芯片所占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減少,美國政府正迫切地希望通過一些手段把芯片制造業的市場份額帶回美國,以實現在高科技領域的控制力。
本次需要提供商業機密數據的企業包括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等。迫于壓力,三星“服軟”,表示會準時提交商業數據給美國審核。臺積電則表示,不會按美國的要求“完全上交數據”?!稏|亞日報》指出,近年來,由于中國一直是韓國半導體最大的海外市場,因此如果三星響應美國政府的要求,就相當于把韓國第一大客戶中國的機密資料泄露給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