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備受關注的下一代高電壓鋰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優勢,但僅具有幾百次充放電循環壽命,而昆士蘭大學的這項技術可以將其壽命延長一倍有余。
來自化學工程學院和澳大利亞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AIBN)的王連洲教授和他的團隊展示了一種電池,這種高電壓電池在充放電循環超過1000次后依然保持穩定的放電性能。
“小到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大到電動工具和電動汽車,我們的研發將延長許多產品的電池壽命,”王教授說。
“我們在高電壓正極材料的表面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單原子厚度的功能保護層,它和電極材料有很好的結合性,可以很好地限制正極關鍵金屬材料如鎳和錳的溶解,也是保障鋰電池循環壽命的關鍵所在。”
“各種形式的腐蝕是電池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老化的罪魁禍首。我們研發的這種最輕薄保護涂層的新方法,借鑒了半導體工業常用的外延生長過程,有可能為下一代高性能電池的規?;a鋪平了道路。”
王教授說,由于工業面臨的減碳壓力越來越大,研發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循環壽命更長的鋰離子電池至關重要。
“我們相信納米技術將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包括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他說。
對此,RosalindGummow博士表示,這是一項令人十分欣喜的進展。Gummow博士就職于澳洲鋰業下屬的VSPC公司,該公司是一家位于布里斯班的研發公司,致力于研發先進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并將其商業化。
Gummow博士說:“使用外延生長的保護層以提高高壓正極材料的循環效率和循環壽命等新方法,對于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至關重要。”
“王教授團隊研發的新方法也有可能拓展到其它各類不穩定的正極材料的保護和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