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利特(股票代碼:002324)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普利特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億元,其中11.21億元將用于“收購海四達電源79.7883%股權”、6億元用于“年產12GWh方型鋰離子電池一期項目(年產6GWh)”、2億元用于“年產2GWh高比能高安全動力鋰離子電池及電源系統二期項目”、2.79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來源:普利特公告)
資料顯示,此次并購的標的公司海四達深耕電池行業近三十年,是專業從事三元、磷酸鐵鋰的鋰離子電池及其系統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新能源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工具、智能家電、通信、儲能、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軍用等領域,在行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標的公司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豐富的新能源技術儲備和持續的研發能力,在全球擁有較多知名客戶。
截止2021年底,海四達的總資產為28.7億元,凈資產為9.6億元,資產規模較大;2021年凈利潤為1.0億元;而2022年一季度,海四達就實現了凈利潤4570.74萬元(數據未經審計),業績增長表現強勁。伴隨2022年新增產能的釋放,產能上去后海四達的盈利能力將更加凸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能安排上,未來海四達將大規模擴產,今年將今年1Gwh小動力電池和6Gwh儲能電池,明年將繼續上儲能電池二期項目。實現上市公司快速切入儲能領域,快速上產能。
據悉,普利特是汽車改性材料龍頭,LCP行業領先企業。近年來,公司持續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探索與布局。2021年1月,公司引進深圳市恒信華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公司戰略股東,并與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依托其在新材料、新能源、半導體、通信器件、消費電子等領域的產業資源,建立深度戰略合作關系,在上下游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合作、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共同促進。
在此基礎上,普利特也將“新材料+新能源”作為公司重要戰略發展方向,并擬進行相關產業布局。新材料領域,公司已在LCP樹脂和LCP纖維上有所成果,且正在積極布局導熱、電磁屏蔽、吸波和絕緣材料。在新能源領域,此次收購海四達電源,上市公司將新增鋰離子電池業務,快速切入儲能、小動力鋰電池等優質行業賽道,從而形成“新材料+新能源”雙主業運行的經營模式,實現公司主營業務向新材料和新能源的戰略轉型升級。同時,公司的業務和客戶結構將進一步豐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從新能源行業層面來看,隨著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美國發布《清潔能源革命和環境計劃》,全球“雙碳”目標已達成共識,全社會向清潔能源發展趨勢日漸明朗。隨著能源消費結構的深刻改變,新能源及儲能市場將保持快速發展,市場和客戶需求日益增長。
清潔能源興起帶動儲能鋰電需求巨大空間。根據GGII數據,2021年全球電動工具鋰電池出貨量為22GWh,預測2026年出貨規模增至60GWh,CAGR為22.2%。日韓品牌將其圓柱電池資源優先投向動力電池領域,國際電動工具巨頭供應鏈向國內轉移,國產電動工具鋰電池企業市場份額在持續提升。
供給端增長相對有限,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儲能需求。受國內外電動工具和智能家電等小動力市場銷量大幅增長帶動,國內多家圓柱電池企業實現產品訂單激增,出貨同比大幅增長,產線處于滿產狀態仍供不應求?;诳焖僭鲩L的需求,后續普利特或增資8億元也將用于標的公司儲能鋰離子電池擴產,新增產能釋放之后,海四達電源出貨量有望進一步增長。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新材料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普利特把握戰略性機遇,實現主營業務向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有望為公司開拓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普利特則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充分把握儲能、小動力鋰電池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戰略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導入資本、人才、市場等關鍵發展要素,繼續提升標的公司產品技術水平和產能,拓展行業標桿客戶,打造行業領先的新能源電池企業,促進上市公司長遠、高質量地發展。